自2021年“八五”普法規劃實施以來,我市緊扣中心工作大局,通過機制創新、精準普法、文化賦能、陣地建設和項目驅動五大舉措,持續深化普法與依法治理融合,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的法治建設答卷。
創新機制實現普法全覆蓋
在機制創新方面,我市構建起“黨委領導、人大監督、政府實施、政協支持”的立體化工作格局。市四套班子領導率先垂范,連續三年參與“12·4”國家憲法日主場活動,推動普法責任層層落實。全市135個單位接受“誰執法誰普法”履職評議,2個集體和2名個人榮獲全國“八五”普法中期先進稱號。
各地創新實踐不斷涌現,陽東區“百場法治電影進鄉村”、陽春市法治文藝直通車等活動,讓法律知識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基層。
針對不同群體的普法需求,我市打造分層分類精準普法體系。領導干部學法常態化推進,自2021年“八五”普法規劃實施以來,市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達59期,全市6.5萬名公職人員網上學法考試參考率和優秀率穩居全省前列。
“遇到欺凌要勇敢說不,法律會保護我們!”在陽東正雅學校的課堂上,法治副校長用孩子們熟悉的語言講解自我保護知識。目前,我市306所中小學實現法治副校長100%配備,法治副校長累計授課超4000場次。
陽東區司法局深化“法治校園公益行”活動,構建多方位法治教育網絡,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筑堅實法治屏障。同時,通過“榕樹下普法大講堂”“法治游園會”等形式,向婦女、殘疾人等群體普及《法律援助法》《反家庭暴力法》等法律法規,傳遞法治溫度。
用地方特色賦能法治宣傳
全面依法治市,離不開法治文化在精神層面上的熏陶。依托粵劇、白欖、小品、快板等地方特色文藝形式,把嚴肅的法律條文與生趣盎然的文藝作品結合起來,讓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接受法治熏陶,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法治意識。
“普法+非遺”的創新模式成為陽江普法工作的亮麗名片,亮點紛呈。我市以非遺“陽江靈芝風箏”為原型打造普法IP“陽曉法”,推出法治動漫微視頻、文創產品及原創法治快板、陽江白欖等100余個。
端午節期間,漠陽江鼓聲震天,市司法局聯合多家單位以“普法+非遺”的形式開展宣傳,現場設有法治趣味互動區、法律咨詢區、法治打卡留影區,讓廣大群眾在“游、玩、學”中增強法治宣傳參與感,進一步提升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。并以此為契機,拍攝2025年民法典+龍舟法治宣傳片,深受市民好評?!霸谟螒蛑袑W到法律知識,很有意義?!笔忻顸S女士說。
同時,江城區司法局立足區域民族文化特色,開展“送法進苗家小寨”宣傳活動,增強少數民族群眾法治意識。
2024年,我市出臺《陽江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,這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,廣東通過的首部營商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;陽江“普法+非遺”經驗在全省普法工作會議上推介。2025年民法典+龍舟法治宣傳片獲司法部推廣。
項目驅動助力基層法治陣地建設
自2021年“八五”普法規劃實施以來,我市建成“縣鎮村三級”法治文化陣地網絡,實現852個村(社區)法治文化陣地全覆蓋,成功創建10個“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區)”、57個省級示范村(社區)。全面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,通過“i志愿”系統預約,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模擬法庭、趣味互動游戲等活動800余場次。
“你知道毒品的類型嗎?”今年暑假期間,陽東正雅學校學生到陽江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,圖文并茂的展板、生動有趣的講解將抽象的法律知識變得通俗易懂,學生們沉浸式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,學習法律知識。
融媒體矩陣建設成效顯著,微信公眾號、視頻號發布原創普法微視頻,構建起“指尖上的普法課堂”。各縣區積極打造“普法+調解”移動陣地,陽江濱海新區(陽江高新區)“疍家調解法”及時排查、調處、化解涉海矛盾糾紛,實現“化解一件、教育一片”的社會效果;陽西縣出臺《陽西縣行政調解事項清單》,39項糾紛化解權責“一單通查”,賦能基層治理法治化。
項目驅動機制為普法工作注入強勁動力。五年來,我市打造本土化普法精品項目258個,其中17個獲評省優秀項目,“法治副校長護航校園安全”項目獲評2022年廣東省十大創新普法項目。通過“項目策劃—實施—反饋—驗收”閉環管理,確保普法項目落地見效,如陽春市粵劇團《番薯縣令之會審制勝》獲第四屆省法治文藝金獎。
下一步,我市將持續深化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,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法治動能,讓法治陽光照亮漠陽大地每一個角落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