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日上午,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。我市社會各界紛紛通過多種形式收看大會實況直播,共同見證這一承載歷史記憶、彰顯國家力量的莊嚴時刻。本報記者兵分多路,深入社區、鄉村、學校等地,記錄下抗戰老兵、烈士后人、退役軍人、學生、群眾等觀看直播的感受和心聲,共同銘記歷史、緬懷先烈、珍愛和平、開創未來。
當天上午8時50分許,陽西縣織篢鎮牛嶺村,102歲的抗戰老兵關允芬在家人的陪伴下,與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一同端坐,準備觀看閱兵直播。他特意換上印著“關注抗戰歷史”字樣的上衣,胸前那枚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”紀念章熠熠生輝。
當電視里傳來鏗鏘有力的正步聲,關允芬,這位曾經在1944年參加抗日戰爭的老兵,緩緩抬起右手,向著屏幕敬了一個軍禮。他的左大腿深處,至今仍留著一枚日軍的彈頭。“身中兩槍,幸運地活了下來。”關允芬老人簡短的話語背后,是那段槍林彈雨的歲月。
“日本侵略者害死了我們不少同胞。”提及那段抗戰歷史,關允芬老人神情沉重。而當鏡頭掠過現代化裝備組成的方陣時,他豎起大拇指:“和過去不一樣了,現在的武器裝備十足的好!國家強大了,再沒人敢欺負我們!”關允芬老人感慨道。
關允芬老人的兒子關則疊注意到,平時喜歡躺在椅子上看電視的父親,這次卻始終保持著端正的坐姿。他知道,這場閱兵對父親有著特殊的意義——那是用青春和熱血換來的盛世圖景。“一定銘記歷史,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。”看著父親專注的背影,關則疊動情地說。
關允芬老人的孫子關天寧一早便趕到爺爺家,特意陪爺爺觀看閱兵。“場面太震撼了,國家越來越強大,內心滿滿的安全感。”閱兵結束后,關天寧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。
“聆聽戰斗故事,再看今日中國軍人挺拔的身姿,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和平時光,也激勵我們為更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。”陽西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職員鐘方敢表示。
● 烈士后人: 珍惜幸福生活吾輩當自強
在抗戰革命烈士陳書云的家鄉——陽東區雅韶鎮笏朝村,400多名退役軍人、村民和笏朝小學師生聚集在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,一起觀看閱兵實況直播。大家心潮澎湃,看到精彩處,情不自禁揮動小國旗。
“看到很多精良的裝備,心情很激動,感受到國家越來越強大!回想80年前,如果爺爺那一代軍人擁有這樣的裝備,他就不會犧牲了。”陳書云之孫陳奕龍表示,作為烈士后人,要傳承先輩的紅色基因,努力發憤圖強。
“今天的幸福生活,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,歷史絕不會忘記。”村民陳創勁感慨地說,如今老百姓吃穿不愁,安居樂業,要感謝黨、感謝國家。
“今天看到裝備方隊展示的巡航導彈、高超聲速導彈、100坦克等先進裝備,內心的震撼無法形容。”退役軍人陳修影說,這些年國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,此次閱兵彰顯大國軍威,作為一名老戰士,他為國家的強盛感到無比驕傲自豪。
“邀請烈士后人回來,與退役軍人、師生、村民、社區工作者等一起觀看閱兵直播,是一次集體的精神洗禮。我們要銘記歷史,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,推進鄉村全面振興,建設美好家園。”笏朝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陳美利說。
● 武警官兵: 銘記榮光踐行強軍使命
盛世華章,旌旗飛揚。9月3日上午9時,盛大閱兵拉開序幕,武警陽江支隊各級官兵懷著激動和崇敬的心情端坐于多媒體教室,精神抖擻、全神貫注地收看閱兵盛典直播,共同見證祖國的強大軍威。
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,官兵們軍容嚴整、精神飽滿。當雄壯的《義勇軍進行曲》奏響,當一件件國之重器威武亮相,官兵們無不心潮澎湃,熱烈的掌聲一次次響起。隨后,武警陽江支隊機關及基層各單位迅速掀起“學閱兵精神、做勝戰尖兵”大討論熱潮,形成“班排有‘微’討論、中隊有‘大’分享,支隊有‘深’辨析”的濃厚氛圍。官兵們圍繞“最震撼我的瞬間”“我軍現代化建設新成就”“如何把閱兵精神轉化為訓練動力”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,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識、激發斗志。
“看到那些年齡相仿的戰友駕馭著最先進的裝備昂首走過天安門,我既羨慕又感到壓力。我們手中的鋼槍同樣是保衛祖國的武器,只有練得更精、練得更強,才能不負祖國的重托!”二級上士江梓銘激動地說。官兵們一致表示,要把閱兵激發的豪情壯志,轉化為練兵備戰、崗位建功的強大動力,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● 退役軍人: 初心不改繼續報效家國
當威武的軍人整齊有力地踏步前行,當新裝備、新武器亮相閱兵場,76歲退役軍人歐昌庭激動地跟一起觀看閱兵的朋友說:“祖國何其強大!”
“裝備跟我們當兵時相比,簡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!”觀看閱兵時,每一個方陣、每一個武器裝備,歐昌庭都看得特別認真、特別仔細。作為一名曾經服役了6年的退役軍人,他既感到自豪,也感到責任在肩。他說:“不管去到哪里,都要保持軍人本色,為國家為社會服務。”
“若有戰,召必回。”觀看完閱兵后,退役軍人黃海源感慨良多,國家的強大離不開軍隊建設,5年的軍旅生涯讓他收獲良多,也更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。他鏗鏘有力地說,作為一名退役軍人,要堅持退伍不褪色,以軍人的作風在自己崗位上繼續為陽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。
在大屏幕上,看到威武帥氣、整齊劃一的閱兵方隊在天安門廣場走過,退役軍人岑孔榮自豪之情油然而生。他在北京工作了11年,幾乎每天都要經過天安門廣場。熟悉的場景、威武的軍隊,再加上退役軍人的身份,這場閱兵讓他看到了祖國的強大,也讓他更懂得這強大來之不易。
當看到3架直升機分別懸掛“正義必勝”“和平必勝”“人民必勝”條幅出現在屏幕上,岑孔榮感受到了威武之師、文明之師的力量。他說,通過觀看閱兵,可以看到國家底氣更足、世界地位更高了,作為一名退役軍人,不管在什么崗位,“若有戰,召必回”,初心不改繼續報效家國。
● 市民群眾: 講好抗戰故事傳承紅色基因
無論是在家里,還是酒店、商場等場所,廣大市民群眾以不同形式觀看大會直播,共同回顧那段烽火歲月,感受祖國的強大與和平的珍貴。
市區名濠飯店二樓大廳座無虛席,每桌臺面上的小國旗格外亮眼。隨著閱兵活動開始,市民紛紛放下筷子,端正坐好,專注地望向大屏幕,原本嘈雜的大廳頓時變得安靜。
“整齊、帥氣!”現場,不時有市民發出驚嘆。有的市民一邊觀看直播,一邊跟隨著音樂節拍揮舞小國旗;有的市民則不時和同桌好友交流觀看感受。
大廳正中央座位,觀看直播的視野正好,市民馮文杰與幾位好友一起手舞小國旗,臉貼國旗貼紙,儀式感十足。“一大早過來才拿到這個好位置!我們幾個志愿者一起觀看閱兵直播,深深感受到祖國的強大。”馮文杰說,要珍惜當下幸福生活,積極參加志愿服務,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。
市民曾生抱著孫子一起觀看直播,不時指著大屏幕向孫子解說直播盛況,希望在小朋友稚嫩的內心種下一顆愛國的種子。他說:“有國才有家!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。我們要銘記歷史,特別是把抗戰故事講給孩子們聽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。我們這一代人,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,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。”
閱兵活動進行過程中,群眾的掌聲與贊嘆聲不時響起。閱兵結束后,當屏幕播放《我和我的祖國》《義勇軍進行曲》等歌曲時,群眾、飯店工作人員紛紛起立,引吭高歌,用歌聲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。
● 學校師生: 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
當天上午,我市高校和中小學校紛紛組織收看閱兵現場直播。在陽江職院,300名師生代表目光緊緊聚焦在屏幕上,專注地觀看這場盛大慶典,現場氣氛熱烈,掌聲、贊嘆聲此起彼伏。
當隆隆的禮炮聲響起,國旗護衛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進場時,全體師生自發起立,高唱國歌。受閱部隊整齊劃一的隊列、現代化武器裝備的震撼亮相、空中梯隊的精彩表演,無不展現著新時代中國軍隊的強軍風采和國家實力的日益強盛,引來師生們的陣陣贊嘆。
“太壯觀了,心情無比激動,真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。”英語系大二學生羅宇豪激動地說。這位懷揣參軍夢的00后青年,從小就向往軍營生活。其兩位哥哥皆是軍人,受家庭影響,他在大學期間堅持健身鍛煉,渴望大三能入伍,將所學專業知識奉獻給國防建設,為強軍事業添磚加瓦。
“橫看一條線、豎看一個人。”閱兵隊列的完美視覺呈現,令許多學子倍感震撼。“看著整齊劃一的方陣、先進的武器亮相,我感到無比自豪!”財經系大三學生余貴茂是一名軍事迷,他以前對抗戰歷史的了解多來自書本,這次閱兵更直觀感受到和平的來之不易和國家的強大力量。
該校歷來重視國防教育和征兵工作,形成了濃厚的愛國崇軍氛圍。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,2025年上半年,學校已有64名優秀大學生攜筆從戎,投身國防事業。這次組織收看閱兵,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。
在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,師生們懷著激情收看直播。“這次閱兵,讓我深刻感受到人民軍隊飽滿的精氣神和昂揚斗志,這是一種更為深厚的力量。”該校區2023級學生馬致遠表示,閱兵對他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育,在震撼與自豪之余,也更真切地體會到歷史的接力棒已傳遞到青年一代手中。他將把閱兵所展現出的堅韌不拔、吃苦耐勞的品質融入學業中,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