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時,羅琴山下,綠意盎然,生機勃勃。江城區雙捷鎮樂安村就座落于此,這是我市一個較為集中的少數民族聚居地,生活著200多戶1400多名少數民族同胞,基本為來自云南的苗族人。
自1990年首批“探路先鋒”過來,30多年來,苗族同胞們逐漸將樂安村當成了第二故鄉。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,用勤勞的雙手,將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。他們注重融合發展,努力建設美好家園,和美鄉村越建越宜居。
30多年前遷居樂安村代耕土地
楊發明祖籍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,是最早一批來到樂安村定居的苗族同胞之一,也是當初主張從家鄉遷居到樂安村的領頭人。5月30日,聽聞記者來訪,楊發明早早地等在家里。
“在家鄉云南時沒抽過水煙筒,來到樂安村才跟當地村民學的。”借著這個話頭,楊發明回憶了上世紀90年代初帶領鄉親們到樂安村開啟代耕生活的經歷。那時候,楊發明有一位堂妹嫁到茂名電白,有一次機緣巧合下來到紅十月農場,了解到樂安村有很多丟荒的田地無人耕種。回到地處偏遠山區的家鄉后,她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沒有水田只有少量貧瘠旱地耕作的族人。
“當時我們的主食是玉米,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,聽到有地方可以種稻谷吃上大米飯,大家都無可避免地動心了。”楊發明表示,1990年24戶族人每戶派一個代表不遠千里來到樂安村,與當地村委會、村民接洽土地和耕種問題。最終,整個樂安村共讓出200多畝土地,雙方口頭約定或書面簽訂了長期代耕協議。
1991年農歷正月初六,首批36名苗族同胞正式遷居樂安村。他們一部分人負責開墾撂荒田,一部人到附近的采石場撿石頭賣以換取基本生活物資。種植的第一造稻谷收成后,這批“探路先鋒”各自將家人接了過來。此后,在樂安村“能吃飽肚子”的消息一傳十,十傳百,越來越多苗族同胞分批遷居到樂安村。
樂安村云南籍村干部陶劍榮介紹,前后一共有5批次云南苗族同胞來到樂安村,至1995年基本遷居完成。對于遷居過來的苗族同胞,樂安村合理規劃居住地并加強服務管理,形成集中居住自然村。現在,樂安村下轄33條自然村,其中8條自然村全部為遷居過來的少數民族代耕農,還有3條自然村為遷居群體與當地傳統居民混居。
從竹棚搬進樓房生活條件大改善
自遷居到樂安村后,苗族同胞們便決心扎根在這片土地。耕田、伐木、挖藥材、打零工、蓄養家禽……凡是能解決溫飽和改善生活條件的事情,他們從不吝出力,鉚足了干勁,兢兢業業地為幸福生活而奮斗。30多年來,這批苗族同胞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變化最明顯的是住房。剛遷居到樂安村時,苗族同胞們幾戶人合居在臨時搭建的竹棚里,居住環境十分簡陋。“漏雨刮風,冬天冷得不行。”提起當時的場景,楊發明記憶尤深。2005年,楊發明建起了一幢占地面積約90平方米的兩層半樓房,足夠一家人居住。
“去年他們家又建了新房子!你看,就是前面那幢三層半的樓房。”記者順著陶劍榮手指方向看去,一幢嶄新樓房映入眼簾,與不遠處綠油油的田野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圖。
說著話時,楊發明近80歲的母親吳光英悠閑地在房前屋后轉悠著,不時照看一下一盆盆造型奇特的風景樹,那是孫子近些年買賣做生意的風景樹。“前幾天有人出2000多元買這盆樹,不過我們沒同意。”楊發明指著眼前一個盆景說,盆景生意這兩年行情不太好,一家人還是以種田和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。
楊發明家住房的變遷是整個樂安村苗族遷居群體的一個縮影。如今,大家基本建起了樓房,甚至一家不止一幢樓房,還有少數人在陽江城區購買了商品房。陶文金和楊開蓮兩夫妻也是遷居樂安村的首批苗族同胞,兩人育有三兒三女,一家人在樂安村麥垌自然村共建了3幢樓房。陶文金告訴記者,平時就他們二老照看房子,女兒們出嫁了,兒孫在外工作學習,都有各自的住處。逢年過節時才會回到樂安村團聚。
共建共治共享助鄉村美麗蝶變
近兩年,樂安村以“百千萬工程”為引領,深入推進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與文旅融合發展,成功實施東門苗家小寨特色村建設項目。
身著靚麗苗族服飾的游客們或以展現苗族文化的墻繪為背景拍照,或漫步在極具苗族特色的風雨長廊,或流連于文化廣場前的民族特色商鋪。這是東門苗家小寨自今年初開寨迎客以來常見的場景。
得益于鄉村旅游的發展,苗族同胞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。苗族村民李國強跟村集體租賃了兩家商鋪,分別經營云南米線和苗族服飾租賃生意。他告訴記者,節假日客流量大時,米線店曾創下每日3000元的營業額。
云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成功打造,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扶持起了關鍵作用,但也離不開當地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和美鄉村建設。項目動工前,有9戶經濟條件較困難的苗族居民需要拆除危舊房,江城區委統戰部、雙捷鎮政府等有關方面積極籌資,分別給這9戶家庭補貼3.5萬元房屋重建費用。苗族同胞們心懷感激,主動籌措建房所需的資金。
有賴于大家的支持和配合,苗家小寨最終如期迎來開寨儀式。聞此盛事,在陽江定居的苗族同胞們紛紛慷慨解囊,共籌得7萬多元用于開寨及春節期間的活動。其中,苗家小寨每家每戶都捐了款。苗族村民李正良說:“政府投資那么多錢建起這么好的村寨,其他地方的苗族同胞們也積極捐款,我們作為本村人要是沒有行動起來都說不過去。”
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,苗族同胞們歷來有“主人翁”意識。麥垌自然村是一條苗族村寨,早在2013年,該自然村21戶居民便自籌資金約13萬元用于村道建設,成為當時樂安村為數不多完成村道硬底化的自然村。2018年,市委統戰部、市民族宗教局撥付20萬元,用于完善麥垌自然村基礎設施建設。
樂安村是我市多措并舉促進民族團結、民族融合和共同發展的真實寫照。來自千里之外彩云之南的苗族同胞們,三代定居于此,將“他鄉”變“故鄉”,村美民富的幸福新畫卷越繪越精彩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